FAQ


教育新知Q&A

搜尋

《填鴨式教學的利弊權衡》

填鴨:

鴨子在飼養的過程中,養鴨人用含糖量高的柱狀飼料硬塞進鴨子嘴裡使其快速增肥。

填鴨式教學:

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,教師用「記憶&反覆訓練」將知識硬塞給學生,致學生因被動學習而弱化思考。

這就讓我回憶起國小國中階段,學校老師會要求學生背【唐詩三百首】的詩篇,以及幾則【論語】精選。老實說,當時我不明白『為什麼要背這些?』,老師只淡淡地說了一句『你長大後就會明白』。長大後出了社會,隨著人生歷練不斷累積,總會在某個時刻,突然憶起當初背誦的幾段詩句,並有深切『原來如此』的感悟。但心中不免感到一絲疑惑,如果成人都必須要累積足夠的人生歷練才得以從文字中獲得感悟,那麼在考試導向的功利心態下去刻意學習,我們要如何期望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輕學子們,能在當下學習的過程中深刻體悟,進而自我內化後得以實踐呢?當初【論語】所記載的是孔子與其弟子們的談話內容,雙方都是有歷練的成人,孔子也才得以因材施教,傳道並解弟子們的困惑。

.

像這樣“先背下來”的填鴨式學習方法,總要在“很久以後”才能體悟其道理(?) 。心中不免想對老師說道:『要是能提早明白,何需等到長大後呢?』。

.

#台灣為何採填鴨式教學?

首先台灣因先天上不具有足夠大的消費市場與天然資源,所以必須仰賴「加工出口」與「代工出口」作為“推動經濟發展與穩定就業市場”的主要手段。為了經濟發展的目的,台灣必須培養能“快速掌握相當程度的艱深知識,並以其作為工具”的生產製造專業人員(ex:工程師)。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,將教師所教授的知識經由背誦記憶、反覆練習及考試,以確保能夠快速留存,全台不得不“統一”採用去脈絡化的填鴨式教學。

.

#填鴨式教學的存續不是一刀切的否定

近幾年來,社會上常有舉著教育改革的大旗,大肆討伐填鴨式教學的聲音存在。雖然填鴨式教育看似過街老鼠為人嫌棄與詬病,但對於教學現場的教師而言,填鴨式教學其實仍有「一定程度上的存在必要」。

.

#勿將教學現場的問題過度簡化。

#細看填鴨式教學的優缺點

優 點

1. 在清楚的框架下,能穩定培育出某特定領域人才(ex: 以工業化作為國家經濟發展基礎)

2. 讓對某特定領域有興趣的同學能提前聚焦,使其專研自己想要的知識或技能

3. 對於學習表現在底層的學生,能夠提供『復健』的效果。

(ex: 讓數學能力貧弱的學生建立最基礎的成就感,就像學騎腳踏車,先用有輔助輪的作練習)

.

缺點

1. 若學生不適合該框架,填鴨式教學便容易導致學生直接放棄,同時失去自我信心。

2. 過度強調效率,犧牲掉「知識的脈絡化建構」易造成學生思考僵化,往後就算想轉換至其它領域,學生也會因失去跳脫框架所需的想像力而難以進一步探索。

3. 篩選出符合該框架的前10~20%學習表現突出的學生,也犧牲掉近80%~90%的學生。人生大量時間被磨耗掉之外,所選工作與所學完全不相干。

.

#利弊需權衡 #教學需彈性 #這鴨該怎麼填

在單一框架下『過度強調填鴨式教育』會帶來其它風險,就好像我們知道癌症化療能將轉移的癌細胞殺死,同時也給身體的免疫力&正常細胞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傷害。這是一種以小毒(化療)攻大毒(惡性腫瘤)而不得不的作為,兩全相害取其輕,利弊權衡下的結果。但我們應該不會把化療拿來作為排毒療程吧?

.

填鴨式教學方式很適合在有一定人數規模的團班課(ex: 30人以上)中,初期建立觀念時,能快速將學生從0分提升至40分的程度,讓程度稍落後的學生能有「喔!這我可以作得到」的自信,因而獲得動機持續學習。也就是說,當學生於獲取知識的初期,因尚未有任何想法時,採填鴨式教育作打底的動作。將學生平均拉到一定程度之後,再藉由老師的引導,協助學生跳脫課內知識點的示範框架,讓學生在思考上獲取較大的彈性,一步一步擴張想像力。

.

但給予彈性並不等同放任學生“什麼都不願想”,所以若想幫助學生跳出框架,仍必須仰賴師生間的對話。因此,老師也才能做到真正的換位思考,在學生失去學習動力時去理解學生內心真正的想法。

.

#勿貪圖填鴨教學的方便卻捨棄讓孩子探索的樂趣

如果我們的教育只有一個固定框架,這個社會就會以此框架犧牲掉80~90%人才養成,同時也堵住了孩子/學生成為其他領域前10~20%人才的可能性。因此我們應盡可能採“多元框架”,並於初期“慎用”填鴨式教學讓孩子/學生快速掌握基礎知識點。同時老師要能自在地於教學法之間轉換,而不千篇一律地固守填鴨式(雖然它最方便)。

.

這世界變動太快,我們所不懂的領域知識&資訊不僅繁雜且更迭快速。與其挾夫子之名,硬將單一框架硬套在學生/孩子身上,倒不如引導他們深刻體會探索的樂趣,帶著想像力與好奇心往各領域持續鑽研!

CONTACT US!

聯絡我們
Line